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桂枝汤变化方(三)
9: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把桂枝汤去掉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就变成了茯苓白术汤。
当人体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导致水液不能正常地输送和排泄,而在人体内停聚形成病理产物,可停聚于不同部位,比如胃肠、胸胁、
腹腔等,就会引发人体的多种病症。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太阳经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当太阳经的气血运行不畅,经气阻
滞,多数是因为外感邪气等因素所导致。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到足,循行于人体背部等部位,其经气不通畅经常可出现头项、腰背部等部位的症状。
即头部和颈项部感到僵硬、疼痛。
因为太阳经循行经过头项部,当太阳经气不通畅时,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头项部的这种疼痛和不适,也经常见于感冒等疾病。
当水饮内停于胃脘等部位,阻碍了气机的通畅,就会出现胃脘胀满的感觉,同时伴有轻微疼痛,这是水饮之邪影响了脾胃等脏腑的气机升降和运化功能。
当小便排出不畅,或者尿量减少等情况出现。都属于水饮内停,影响了人体的水液代谢,使得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地贮存和排泄尿液,就会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总而言之,出现了上述的相关的症状表现,就可以运用该方进行辨证论治。
10:桂枝附子汤。
把桂枝汤去掉芍药,加炮附子三枚(每枚附子大约在10到20克之间)。
“风寒湿邪”是指风、寒、湿三种致病邪气,在中医理论中,
这三种邪气它们经常相互结合侵犯人体。当这三种邪气侵袭人体肌肤表层,使肌肤表层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就像道路被堵塞一样,从而引发各种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理状态,
也经常导致肢体关节等部位的不适。
当身体出现疼痛,且伴有烦躁不适的感觉,风寒湿邪痹阻肌肤表层,导致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身体会有疼痛症状。有时会因为疼痛等不适导致患者精神上出现烦躁情绪,当然,也可能是病邪郁而化热,扰动心神所致。
当患者病情严重时,身体难以自行翻转、侧躺。这是因为风寒湿邪阻滞经络,使肌肉、关节等失去正常的气血滋养和濡润,出现僵硬、疼痛,活动受限,所以无法自如地改变身体姿势,体现了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当病情严重对身体活动功能的影响很大。
当患者出现上述的症状,往往脉象上会有脉浮虚而涩的体现。
“脉浮”通常表示病位在表,
提示邪气在肌表说明正气可能
相对不足,无力与邪气抗争,或气血等有虚损情况脉表示脉象不流畅,就如用刀轻轻刮竹子,往往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有阻滞的情况,在这里脉象与风寒湿邪痹阻肌肤表层,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的病机相符合,可以用该方进行治疗。
11:桂枝加大黄汤。
把桂枝汤加大黄二两、芍药剂量增加至六两。
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太阳病是外感病初期阶段。太阳表虚主要指人体卫外功能减弱,肌肤表层疏松,以自汗、恶风等为主要表现。此时外感邪气侵袭肌肤表层,但正气相对较弱,不能有力地抵御外邪,导致营卫失调。
阳明病多为外感病发展过程中,邪气入里化热,胃肠功能失调,出现以里实热证为主的病变。阳明里实,意味着胃肠中有实邪积聚,如燥屎内结、热邪与糟粕互结等。
太阳表虚兼阳明里实,是一种复合的病理状态,说明患者既有太阳病表虚的表现,又同时出现了阳明病里实的症状,反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传变
情况。
当患者腹部胀满,伴有疼痛,而且按压时疼痛加剧,患者不愿意让他人
按压腹部。这是因为阳明里实,胃肠中实邪
积聚,导致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腹部胀满疼痛。按压会使邪气相搏更厉害,疼痛加重,所以患者会怕疼不让按压。
阳明里实,胃肠燥热内结,津液被耗,糟粕内停,不能正常传导,就会出现大便秘结、不通的症状,当患者出现上面的症状,就可以采用该方进行治疗。喜欢中医玄学我最强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