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UC小说 >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 > 第102章 梁祝:字字诛心,句句入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梁祝:字字诛心,句句入骨!】

    ......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梁祝中的这些台词究竟有多讽刺现实。】

    【这些台词,已经不难用惊艳来形容了。】

    ......

    【“你这么年轻,应该趾高气昂,为人所不能为之事。你跟英台相处不过半载,感情不会太深,很容易放下的,希望你能写封信给英台,说明你的胸襟,不只儿女私情那么窄。”】

    【“我不会写的!”】

    【“你不写?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你跟英台的命运?

    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

    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利。

    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够了,你不是在说我们,你这是在自怨自艾!”】

    【“我可以为英台跪在你面前,你又可以为英台做些什么呢?”】

    ......

    【“转弯,你怎么走的像木头人似的!看路啊!”】

    【“娘,你还没有叫转弯啊!”】

    【“路该怎么走你自己想吧!”】

    ......

    【“老师,我坐哪?”】

    【“不知如何自处?我问你,你是如何来崇绮书院的?”】

    【“我是坐车来的!”】

    【“乘车而至啊......那就在后排择一位置与同学同席而坐。去吧!”】

    【“呃,某同学,你坐的车是牛车呢?还是马车呢?”】

    【“马车!”】

    【“哦!那可以坐前三排。”】

    【“是一匹马拉的车?还是两匹马拉的车?”】

    【“是两辆马车三匹马!”】

    【“噢!那再坐前三排。”】

    【“行李多少箱?”】

    【“十箱!”】

    【“书童若干?”】

    【“呃,没书童!只有十个仆人一个丫鬟!”】

    【“呃?你是睡上房还是睡偏厢啊?”】

    【“文库!”】

    【“呃......那你这个......膳食是上等菜谱还是荤素各半?”】

    【“不知道啊,我跟院士夫人一起吃!她吃什么我吃什么!”】

    【“啊!!望春同学,起来!”】

    【“啊?”】

    【“你坐后一排!位子让给祝同学坐。”】

    ......

    【“汉人说有几千年文化,老是要感化蛮夷外族。

    现在胡人霸占了北方,汉人就被迫南渡过江逃难。

    先过江的霸着大官来做排挤后过江的。

    士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就讲究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我没躲起来,只是站在门外看着他们。”】

    ......

    【“真是失礼了,听说梁大人是新任的县令啊!这些点心是专程从杭州请师傅来做的,叫这珍珠燕窝枣,这皮是用珍珠沫做的,不容易吃到的,尝尝吧!”】

    【“夫人,山伯只想见英台一面!”】

    【“大人这么年轻又何必太执着呢?什么都试试嘛!如果你连我都不习惯,将来又怎么受得了我们家族这么多人的白眼呢?”】

    ......

    【“你爹很满意你的表现你知道吗?”】

    【“不知道!”】

    【“你不觉得自己已经不同了吗?”】

    【“不知道!”】

    【“没点主见,自己是什么你都不知道?”】

    【“我知道!”】

    【“那你说!”】

    【“说出来啊!”】

    【“我不嫁!”】

    【“不嫁?你究竟读了哪本圣贤书,教你忤逆父母的?”】

    【“为什么非要逼我嫁给马家?”】

    【“无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儿女婚嫁一定是由父母做主,不由你嫁还是不嫁,这是个常理。”】

    【“如果我已经跟人家定了亲,那照常理说,我怎么可以有两个丈夫?”】

    【“定亲?没礼没聘,没查家底没对门第,自己定亲?”】

    ......

    【“我跟爹说了咱们的事,只可惜......”】

    【“只可惜我官小如豆,为什么不多给我几年?”】

    【“再过几年你也比不上马家呀!”】

    【“官场官场,就是是非之场,就像我爹做了官,还要巴结更大的官,怎么斗?”】

    ......

    【“有贼啊!快抓贼!”】

    【“我不是贼,放开我!”】

    【“老爷,他到底是个县令啊!”】

    【“县令算个什么?芝麻绿豆大,跟士族一点关系都没有,别停,接着打!打到他怕,让他以后都不敢在祝家门口过!”】

    【“我是这里的县令啊!”】

    ......

    【“祝夫人,这池里的鱼我看你应该放生了。”】

    【“放他们出去,外面的环境恶劣,适应不了他们会死的。”】

    【“变的不适应,因为他们原本就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应该有池塘。”】

    【“说的挺潇洒,放得下你就不会出家当和尚。”】

    【“我身无一物,有什么放不下?

    你什么都有,还什么都想要,贪心到连人家的东西都想要,你要的实在太多了。

    你困住了他们,他们就跟这的鱼一样不敢见人,能放下就放下吧。

    网开一面,功德无量。”】

    ......

    【一直以来,梁祝的故事不断被翻拍,重写,但毫无疑问只有这一版才真正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难以逾越的经典。】

    【同时也让观众明白,造成梁祝悲剧的真正内核。】

    【其他版本的梁祝会大幅度的刻画马文才这个角色,让你以为梁祝是一个三角故事。】

    【但是这一版的梁祝,却几乎没怎么出现马文才。】

    【因为马文才这个人物从来都不是造成梁祝悲剧的主要原因,而是那个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的时代。】

    【在当时那个年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梁山伯作为寒门,是绝对不可能和士族门阀通婚的。】

    【而祝夫人对梁山伯说的那段话,更是整部剧的核心所在。】

    【曾经的祝夫人也如祝英台这般与若虚大师相爱,但却因为阶级不同,最终一个出家,一个出嫁。】

    【小时候不懂古代的爱情为何总是那么凄美,长大后才明白,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抗,也是血的教训。】

    【故事的最后,祝英台在雨里的那个镜头,洗尽铅华,干干净净,朴素归真,梁祝二人双双幻化成蝶,永远结伴在一起,实在让人过目难忘。】

    【有人曾经说过,千万人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能化成蛾子、苍蝇。】

    【从古至今痴男怨女无数,但能像梁祝这般爱的纯粹,爱的决绝者却是少之又少。】

    【这版梁祝虽是魔改,但却让观众真正明白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评论区

    【什么感化蛮夷外族,汉人不背这个锅,那是文化人说的。】

    【所以徐导他会拍啊,一针见血地拍出了原着最本质上要表达的东西。梁祝追求的爱情本质上就是想冲破封建,可惜冲不破,最后也只能化蝶。】

    【徐导一棒子打死了后边对梁祝翻拍的人们。】

    【祝夫人这一段台词才是全片的精粹!这个版本连马文才都没有出现过,说白了阻碍他们爱情的本就不是马文才!】

    【徐导的《梁祝》个人认为是最好的一版,梁祝的爱情悲剧不是因为马文才,而是那个吃人的时代,祝母的暗线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用窥斑见豹的方式描述了那个衣冠南渡,民不聊生的年代,说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的,全是史盲。】

    【祝英台她妈说的这些台词放现在依然正确。】

    【这个版本,马文才连面都没露,阻隔在梁祝之间的,是整个时代!】

    【这台词放在现在也是相当炸裂。】

    【梁夫人可能也是被命运玩弄的女性,她可能也挣扎过才会跟祝英台说的那么直白!】

    【其实半年感情能有多深?】

    【可能是我年龄大了,我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

    【这个母亲眼睛里好像有泪光又好像没有,联合她自己的经历,她在说山伯,也在说她自己!】

    【这是拍的最好最有深意的一版,其他的都拍成了三角恋,只有这部在真正的诠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所反抗的!】

    【梁山伯都当县令了,还被鄙视,可想而知那时的门阀都厉害。黄巢表示

    天街踏尽公卿骨,统统物理消灭。】

    【这部戏,最出彩的是夫人。】

    【知道为什么书里面都是写富家千金为了爱情和穷书生私奔的吗?因为书都是书生写的!】

    【别批判了,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放到现在也是没错的!】

    【一猜就是东晋,司马家族遗臭万年。】

    ......

    万界时空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一看,顿时了然。

    不过他们也不在乎。

    “门当户对,本就是这个道理,天幕的评论区不同样也认同吗?”

    “可是天幕的评论区也在批判,认为这是不对的!”

    “哼,哪有什么不对,门当户对本就是道理。”

    “可以先不说这个吗?咱们要不要讨论一下胡人南下,衣冠南渡的问题?”

    相较于门当户对这个小道理,自古以来的华夷之辩才是大道理。

    所以所有人的心神都转移到了这上面。

    “晋朝?还荒唐且美好?”

    “司马家,既然如此,那就从现在开始杀吧!”

    “岂能如此,司马家本无罪,我们不能因为未来司马家有错就杀了司马家啊!”

    外界时空,万界帝王不同,那么反应自然也不同。

    春秋战国,华夷之辩深入人心,是周公旦数百年所构筑的天下大道,绝对不容置疑。

    所以绝对不会跟你讲究什么冤杀不冤杀的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