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微风拂过,花瓣轻舞,似春日里的梦幻诗篇。
蔡琰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襦裙,透过天窗泛着柔和的清辉。
她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
笔锋在纸上游走自如,或轻盈飘逸,或刚劲有力。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韵味,顾盼生辉。
严茹轻移莲步,走到蔡琰身旁,轻声道:
“妹妹的飞白书法真是传神,我何时才能有这般造诣。”
蔡琰抬起头,微微一笑道:
“姐姐的飞白严谨险劲,笔画虚实相生,自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妹妹还要向姐姐多多学习呢。”
严茹连忙摆了摆袖,谦虚道:“妹妹莫要打趣我了。”
蔡琰拉着严茹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认真地道:
“书法之道,在于心手相应,只要勤加练习,定能有所进步。”
蔡琰耐心地向严茹讲解飞白书法的技巧,从握笔的姿势,到笔画的起承转合。
再到如何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都一一详细道来。
严茹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还拿起笔来,按照蔡琰所说的方法,试着练习。
笔锋游走间,字迹如灵动的游鱼,秀逸之态夺人眼目。
蔡琰瞧着纸上笔墨,眼中满是佩服,赞道:
“姐姐这字,愈发飘逸洒脱,我都要自愧不如了。”
严茹抬眸,嘴角含笑:
“妹妹莫要哄我,你的才情,我可一直望尘莫及。”
二人相视一笑,相处起来自在、惬意、舒适。
严茹起身走动,不经意间碰到了架上的箜篌。
琴弦轻颤,发出一阵清脆声响。
她瞬间被吸引,眼中闪过好奇与兴奋,伸手轻轻触碰琴弦,又发出几声错落音符:
“这箜篌看着有趣,妹妹可得教教我。”
蔡琰欣然点头,轻移莲步来到箜篌旁:“好呀。”
说罢,她轻轻坐下,将箜篌置于身前,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动琴弦。
如雾谷卷舒,烟空照灼,美妙至极。
一曲弹罢,严茹睁开眼睛,眼中满是陶醉之色:
“妹妹,箜篌之音真是太美妙了。只怕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学不好。”
蔡琰微笑着,鼓励道:
“姐姐莫要灰心,天赋固然重要,但勤奋和努力更加关键。”
“只要姐姐有耐心,肯下功夫,一定能学会的。”
“来,我先教你基本的指法。”
蔡琰手把手,教严茹弹奏箜篌的指法。
她先让严茹熟悉琴弦的位置,然后教她如何拨弦、按弦,以及如何控制力度和节奏。
严茹学得很认真,尽管一开始手指有些生疏,弹出的声音也不太好听。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在蔡琰的耐心指导下,严茹的进步很快。
虽然她弹出的曲子还略显稚嫩,但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指法,弹奏出简单的旋律。
严茹手托香腮,目光盈盈地看向蔡琰,心中暗自思忖:
昭姬出身书香之族,其父蔡邕乃当世大儒,声名远扬。
她自幼受此熏陶,才情卓绝,冠绝古今,实乃世间难得的奇女子。
或许,这般才貌双全的女子,最适合成为温侯的第一夫人。
自己应当退一步,成就一段佳话。
蔡琰似有所感,抬眸望向严茹,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轻声道:
“姐姐,妹妹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严茹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清朗的笑容:
“妹妹但说无妨,只要姐姐能做到,定不会推辞。”
蔡琰微微颔首,言辞恳切:
“听闻城中郡学缺先生,我自幼熟读诗书,略通经史。”
“想试一试,为城中的学子传授些知识,不知姐姐可否应允?”
严茹先是一怔,随即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本以为蔡琰会提出什么棘手的大事,没想到竟是这般请求。
她不禁笑出了声,支持道:
“我当是什么大事,就这啊,妹妹想去便去,这有何难,我还以为……”
蔡琰不禁莞尔一笑,调侃道:“姐姐以为是什么?”
严茹收住笑容,神色变得认真起来,直言道:
“我还以为妹妹要说名分之事,你这般才情容貌,进了温侯府,理应谋个尊贵的名分。”
蔡琰微微摇头,眼中神采外耀,轻声道:
“生逢乱世,战火纷飞,我能安享太平,已是不易。”
“能遇到温侯,承蒙他的庇护,实乃三生有幸。”
“而能与姐姐相遇相知,更是我莫大的荣幸。”
“名分于我而言,不过是身外之物,我并不在意。”
严茹清楚蔡琰并非故作姿态,而是真的淡泊。
她点了点头,自愧不如道:
“妹妹心性高洁,实非常人可比。”
“夫君乃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与妹妹这样的美人,本就该相互成就。”
“只是我担心,夫君的粗心大意委屈了妹妹。”
蔡琰轻轻摇头,明眸流露出真情,道:
“姐姐,我仰慕温侯已久。他驰骋沙场,英勇无敌,为百姓带来安宁,是旷世豪杰。”
“能在他身边,哪怕只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我也心甘情愿,怎会觉得委屈?”
严茹握住蔡琰的手,感慨道:
“妹妹能这般想,我便放心了。”
“以后若有什么难处,只管跟姐姐说,姐姐定会为你撑腰。”
蔡琰感动地回握,温婉道:
“有姐姐这句话,妹妹便安心了。”
二人对坐,品茗闲谈。
手中茶盏升腾袅袅热气,茶香萦绕。
忽然,家仆匆匆来报,戏志才求见。
严茹放下茶盏,轻声道:“有请先生。”
不多时,戏志才阔步而来,神色间难掩兴奋,未及行礼,便高声道:
“夫人,大喜啊!温侯取得大捷,一举覆灭匈奴,扬我大汉国威!”
严茹眼中闪过一抹自豪,淡然自若道:
“夫君,果然举世无双,无人能及!”
戏志才笑着点头,目光转向蔡琰,道:
“蔡姑娘,今日一见,真是幸事。”
蔡琰起身,微微欠身行礼,仪态端庄。
严茹见气氛正好,便将蔡琰想担任郡学先生一事告知戏志才。
戏志才听闻,眼中瞬间闪过惊喜,追问道:
“果真?蔡姑娘若能出任郡学先生,可是并州学子的福分!”
蔡琰微微颔首,神色坚定:
“吾虽为女流之辈,亦欲效绵薄之力,振北疆学风。”
戏志才拍案而起,语气坚决:
“不管温侯答不答应,我都会安排妥当!蔡姑娘的才情学识,定能让郡学焕然一新。”
严茹看着戏志才风风火火的模样,不禁揶揄道:
“先生这般擅自做主,夫君要是怪罪下来,我可拦不住。”
戏志才摆了摆手,满不在乎道:
“夫人莫要打趣我,温侯杀了丁原、袁绍,在河东又宰了卫凯,”
“一桩桩,一件件,可没少给我添麻烦。”
“等温侯回来,我非得向他大吐苦水不可!”
严茹笑着回应:“委屈先生了!”
戏志才爽朗大笑,道:
“为温侯效力,为并州谋福,我甘之如饴,何来委屈之说。”
众人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蔡琰轻抿一口茶,缓缓道:
“还有一事,我父亲想将洛阳皇室的藏书,包括兰台漆书,运输到并州保存。”
戏志才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震撼。
大汉朝廷对各种经文都有一部标准读本,用漆书写藏于兰台,称为“兰台漆书”。
兰台漆书,乃是天下儒生趋之若鹜的经典。
大汉取士,以经学为先,兰台漆书便是最初的范本。
若能将其运至并州,并州的文化学术,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虽说熹平石经的作用,渐渐取代兰台漆书。
但兰台漆书在读书人的地位,仍旧不容小觑。
“蔡姑娘所言当真?”戏志才声音微微颤抖,难掩激动。
蔡琰郑重地点头:
“千真万确,父亲一向敬重温侯,也看好并州的未来,才做此决定。”
戏志才沉思片刻,谨慎道:
“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
“运输途中,要确保藏书的安全,还要考虑如何安置这些珍贵的书籍。”
“不过,若能成功,并州学术定能昌盛!”
严茹沉着冷静道:“先生所言极是,需尽早做好周全的安排。”
戏志才满脸兴奋,声音洪亮:
“我并州有蔡中郎的绝学,还有卢植真传,何愁学风不起!”
“将来,并州定能成为人才辈出之地,让天下侧目!”
……
大汉北疆,悄然崛起一座雄州。
官府对教育极为重视,倾尽全力扶持县学、郡学、州学。
卢植德高望重,肩负着教务的重任。
他一袭长袍,身姿挺拔,面容和蔼而坚毅。
每日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堂。
迎接初升的朝阳,也迎接莘莘学子们求知的殷切目光。
主持教务期间,卢植勤勉督学,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他以身作则,从不迟到早退。
课堂之上,他手持书卷,声音洪亮。
讲解经典时深入浅出,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他不仅传授书本上的学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胸怀天下的志向。
每当谈论天下大事,卢植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
从朝堂的纷争,到民间的疾苦,从边疆的战事,到民生的福祉,他都能剖析得鞭辟入里。
卢植告诉学生们,作为读书人,不能只埋头于故纸堆中。
更要关心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活。
卢植倡导矫正世风,严于律己,生活简朴,言行一致。
他教导学生们要崇尚品德,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并州的寒门子弟们深受鼓舞,看到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