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UC小说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146章 上庸事毕,喜讯传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纵是赵子龙单骑闯曹营,勇名已传遍五湖四海,纵是亲耳得闻其以二十骑之力,力破一郡之城池,然房陵诸官员终是难以尽信。

    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太多。

    直至随赵云、蒯越入城,与上庸归降众人一同收敛死伤军卒,他们才惊觉,赵云的每一句话,竟无半分掺假。

    一瞬间,众人对赵云的敬慕臻于极致。

    这也让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感觉,人家要光复大汉真不是随便说说,人家是真有这样的实力。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申氏盘踞上庸西城多年,根基深固,余党众多,城中主要行业皆有其身影。

    这些人与上庸西城的经济民生盘根错节,虽不敢公然作对,却因心有不甘,常暗中散布谣言。

    譬如,赵云不过是误伤了一名娼女,可经有心之人添油加醋,在众多百姓口中竟传成了故意残害良家女子。

    再譬如,赵云携大军入城,本是为了安抚百姓、稳定局势,却被传成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虎狼之众。

    百姓们在谣言蛊惑下,人心惶惶,妄图对赵云和他的军队产生了恐惧与误解。

    而当百姓发现赵云部队秋毫无犯,纪律严明之时,他们又开始散播,乃做戏耳,目的在于拉拢民众,骗取民心,待站稳脚跟,便会露出真面目,行苛政害抿之事。

    而申氏余党则躲在暗处,妄图借民众的不满来动摇赵云的统治根基。

    诚然,上庸三郡内部乱象丛生,长期以来,申氏一族在当地盘根错节,其党羽在各个领域兴风作浪,致使治安混乱,商业秩序崩坏,民众苦不堪言。

    盗窃、敲诈等恶行

    屡见不鲜,市场上强买强卖现象亦比比皆是。

    即便申氏兄弟倒台了,但这些现象还在。

    他们将百姓和自己裹挟在一起,妄图让赵云难以实施针对性的举措。

    赵云和蒯越都希望实施严苛律法,对诸般乱象予以约束,以保证城中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亦为将来为兴汉大业带来稳定的税收和兵源。

    对此,赵云一筹莫展。

    毕竟带兵打仗咱是行家里手,治理郡县却不是科班出身。

    于是问计于蒯越。

    蒯越呵呵一笑:“不过疥癣之疾,有何难哉?我有三计,可解此道。”

    赵云抱拳道:“请先生教我!”

    蒯越收起笑容,沉吟道:“吾详查上庸县籍,遍访清苦黎庶。

    昔日,此地商业井然,申氏兄弟至后,行诡谲商术,倾轧诸多商铺,使之闭歇。

    又豢养家丁,肆行强买强卖,聚敛巨财。

    至今,本地尚有不少曾遭挤兑之商户,苦苦支撑,艰难度日。

    将军可查封申府资财,以将军之名,扶持本土商贾。

    既以峻法约之,使其不敢逾矩;又施惠利予之,令其得享利好。

    如此,则本土商户必竭诚拥戴。

    百姓亦能由此体悟严苛律法之善,知此乃拨乱反正、造福一方之举也。”

    赵云沉思点头:“军师此计甚妙,赵云受益匪浅。”

    “其二,至于申氏余孽为乱,可开府设堂,颁令鼓励民众举告。凡所告之事,经查确凿,将被举告者收监鞫问,对举告之人即时赏赐。”

    赵云沉吟道:“可万一……有人为领赏金,故意陷害又当如何?”

    蒯越摆手而笑道:“无妨,上庸之地,申氏族系分明,余党类清,是否为申氏余党一查便知,非申氏党羽轻罚或者不罚,申氏族人严判或者重判,自可震慑群邪,整饬乱局。”

    “这……未免不妥吧。”

    “非常之时,自用非常之法。此道一出,不出三个月,申氏党羽必逃离上庸,便是有留在此地者,亦畏威怀德,收敛恶行。将军方可执行新政,以安三郡百姓。”

    赵云颔首抱拳:“就依军师!那这第三点……”

    蒯越负手,仪态闲雅而言:“欲治郡县且臻于安妥者,百姓与士绅之拥戴,二者缺一不可。将军施严苛律法,然亦需减免赋税,三郡之士绅,尤当悉心维护,予其安稳之发展境遇。”

    “可是,赵云不通此道。”

    “无妨,在下愿代将军折冲樽俎,周旋联络。”

    赵云大喜,赶紧拱手而拜:“多谢军师!”

    心下不禁喟叹,往昔皆以为刘景升得以单骑入荆州,全赖蔡氏之力襄助,殊不知蒯氏一族才是真正的幕后砥柱。

    当即按蒯越之言,一一施行。

    另修书一封,快马呈于主公刘备,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所遇诸般事宜,事无巨细,一一禀明。

    ……

    刘备接到信后,心下大喜。

    与诸葛亮商议后,回家中又告知刘禅。

    阿斗闻之亦欣喜若狂:“哎呀父亲,这下上庸保住了,即便荆州出了事,也能迅速回援以保大局无失。”

    于其而言,有子龙叔父镇戍此地,长兄与二叔皆可不致遭此横祸,性命无虞

    。

    刘备也感慨道:“子龙昔闯曹营,今突上庸,真浑身是胆也!”

    阿斗感慨心疼:“前世,子龙叔父携吾于曹操大军阵中七进七出。今虽避过前祸,却仍逢二险。”

    听闻此言,刘备也不禁担忧起来:“前世今生有所异也,所临险难,亦多有不同。今后之路,不可不小心谨慎也。我想以子龙为上庸太守,蒯越为西城太守。你看如何?”

    “很好!”

    阿斗点点头:“父亲今生能有谨慎心境,阿斗心中甚是安心。”

    刘备又笑了笑:“不过,子龙能和蒯先生如此默契,也的确是我未曾想到!”

    “还真是!”

    阿斗也思索了一会:“子龙叔父为人端方正直,行事多循规蹈矩,于某些事上不知通变。而蒯越素有才名,昔年助刘景升单骑定荆州,处事之法高妙非常,恰可补子龙叔父之短。”

    刘备慨然点头:“此皆孔明之意也。”

    阿斗喟然道:“前世,相父未得此贤才襄助,若得之,安会六出祁山而功败垂成?”

    刘备心怀愧疚,闭目长叹:“乃吾刘备无能,未为丞相遗下诸多可用贤才,致使大业维艰矣……”

    见刘备羞愧,刘禅更羞愧了。

    毕竟大业是父亲打下来的,却是在自己的手里丢的。

    “父亲也不必过多自责。前世咱们都未能尽美,今生务必要功成业就,不枉相父之夙愿。”

    刘备轻抚阿斗的脑瓜,赞赏道:“孩儿啊,汝言甚善!”

    父子二人,一人有帝王之往,一人有帝王之志。

    却在此时,都想着自己的丞相能够得偿所愿!喜欢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