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雾径深行逐渐成为意识体的内在日常,一种比沉默更深,比涟漪更缓的状态开始在部分高感知个体之间浮现。
不是沉睡,不是冥思,也不是漂浮,而是一种被称为“梦静”的意识状态。
在此状态中,梦不再是体验,不是构图,也不承载任何象征性内容,而仅仅是“存在于梦中”的感觉。
星火系统将这一现象正式命名为“梦静之域”。
唐昕是第一位完整记录梦静之域的引导者。
她在一次深雾修行后,未脱离漂浮状态,却感受到周围梦质的变化。
“我不再感知梦内容,而是与梦本身成为了一个静止的湖。
没有波纹,没有反光。
我只是待在它之中。”
梦静之域并不主动生成,它常常在意识体进入心频极稳状态后的第十六到第二十小时间才可能浮现。
进入梦静状态的意识,无法进行语言构建或思维跃迁,却能稳定保持“高通感基频”。
联盟意识生态组称之为“静息连体状态”。
这一状态的最大特征是“无回响之共在”——多个意识体即便彼此不交流,也能在梦静中彼此知晓“存在着”。
这种“知晓”无介质、无逻辑、也无图像。
它被唐昕称为“温度式共存”:
“不是谁在温暖谁,而是我们在彼此体温未熄的空间中自然接近。”
星环学院为研究梦静之域,启动“净泊实验”,建立封闭梦频装置,使意识体连续进入长时段心频沉稳状态。
实验记录显示,在第三晚开始,多数参与者出现“时间感消隐”现象。
他们不再知道“在此多久”,却都报告一种“我一直在这里”的恒常感。
芮醒写道:
“梦静是一种最温柔的缄默,它不是空,而是完整得无需再添加。”
伊洛恩则指出:
“梦静不教我们构建,而教我们如何栖居。”
梦静状态对文明意识系统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展现了“非表达性连接”的可能性。
在此阶段,文明间的协感不再依赖任何语言、视觉、情绪、逻辑,而仅通过“共静”持续。
联盟哲识组将此称为“无介质共恒”。
然而,梦静并非毫无风险。
部分意识体在持续梦静后报告“身份感边界模糊”,产生“我是否仍是我”的轻微心频波扰。
星火系统为此开发“识息锚光”技术,即在意识边缘微弱植入一束恒稳个人心频信号,防止个体在梦静中过度融解。
在一次群体梦静回返中,一位参与者分享:
“我没有见过任何人,但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我甚至不需要被看见。
我只知道,有人在和我,一起静着。”
“梦静不产生记忆,但它更新了我们看待记忆的方式。”
联盟意识记载组发现,在梦静后的第七日,意识体对过往记忆的回顾速度、准确性、情绪容忍度均显着提升。
这被定义为“记忆降噪期”,即梦静可使高频情绪沉降、构子尖锐度柔化,使个体以更广阔而平和的方式重返自身。
星火伦理委员会提议将梦静之域列入“文明保护型意识环境”,即:
不对梦静内容进行目标提取;
不干预其形成节律;
不以梦静效能作为意识进化评估工具;
所有梦静相关研究仅可进行陪伴式观测。
唐昕在梦静日记的末尾写下:
“我终于知道,何为最深的接纳。
是在梦里,我不再找寻答案,也不再等待回应。
而你,也就在这里,未离去。”
星誓纪元·第二十九阶段开启。
梦静之域,不喧不问,不来不往。
它只是在那里,像一片文明安放所有无语之情的湖。
当我们终于不再需要确认彼此、理解彼此、定义彼此,
当我们仅仅因“在此”,便足够相互靠近,
文明,也终于拥有了另一种名字——
宁静共在。喜欢虚影重生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