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UC小说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 番外:张瑞山日记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番外:张瑞山日记1

    张瑞山去世后,他的房子就空置了。老宅里的族人们本来打算把这间屋子收拾出来,作为张海桐的办公地点。这也是一种权力交接的象征。

    就像每一任族长交接之时,新老两位族长会进入张家古楼最下面的那个房间,而后新族长会带着老族长的尸体出来。象征地位的青铜铃铛会传承到新族长手里。

    无论是房间,还是铃铛,本质都只是权力的外在体现。

    但张海桐拒绝了。

    他将这个房间原封不动的保存着,一点没动。至于办公的地方,张海桐本来打算让族人随便找个地方,但张胜安否决了他的做法。

    理由是:作为一个掌权人,就算再想轻便将就,也不能真的什么也不要。

    “你不要,就意味着你好欺负。谁都知道你张海桐凶名在外,对人毫不手软。但是不要忘记,猛兽一旦露出柔软,别人就会以为你老了。”

    张胜安是过来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权力斗争的残酷。哪怕本家大宅的人不多,也没什么多余的心思,他仍旧劝诫这位年轻人保持警惕。

    张海桐对这些没什么追求。如果一定要讲究排场,他似乎只想的到自己那间堪称简陋的屋子。

    于是他说:“按我曾经住的那间屋子的格局重新布置一间,就选在瑞山长老房间隔壁吧。”

    张海桐那间老房子满是灰尘,整栋房子从房顶到家具都是木质,有些已然腐朽生虫。

    没有人气的地方总是比别处腐烂的快些。张海桐本来回去的少,原来还有张海平帮忙看着,后来张海平也走了,那间屋子就成了无主之物。

    要原模原样放过来,意味着家里人需要重新画图描样做工,复刻一整套家具。

    这确实是个精细活计。但凡有点讲究的人,这一套下来要费不少功夫。

    但张海桐那间常用的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柜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而且这些家具没有任何所谓艺术雕琢,特别粗糙。以族人的手艺和速度,三天就能做出来。

    张胜安哑然失笑。这哪是听他的话,分明是表面应付他的好心,实则背地里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这个后辈和张瑞山一样有自己的主意和行事手段。他曾经劝过张瑞山,过刚易折的道理谁都明白。张瑞山这样喜欢读书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但他还是选择一条路走到黑,十头驴都拉不回来。张家人是这样的,十分犟种。认定了的事死也要干,死了之后还得想法子让别人替他干。

    张胜安已经过了喜欢和人争论的年纪,想了想,竟然觉得张海桐有一种朴素的智慧。有心的人也能发现,这位临时话事人是个实干派,不爱整那些虚的。

    张瑞山的旧屋与张海桐的新屋相邻。若是各开两扇门,便会发现里面大不相同的布局,分明是两个极端的对比。一个低调奢华,一看便知道里面坐着一位地位举足轻重之人。另一间简单到有些简陋,偏偏有一种沉稳之感。如此看来,竟然不分伯仲。

    张海桐这些日子里不停的处理张瑞山遗留下来的公文,发现里面不仅有北部档案馆诸多事务,还有一些七长八短的日常小事。

    老宅哪里屋顶要修,给张瑞山说一声让他下印。

    管后勤的说东西不够了,也给张瑞山说。

    什么东家长西家短,他竟然都会看。硬生生把馆长当成大家长。

    这些零碎琐事与家族大事递上来时往往混在一处,他都分门别类放好,以便取用。每一个都盖过印,一般只写允和不允。需要叮嘱的就用笔在下面批注一两行。

    张海桐沿用张瑞山的习惯,不敢松懈。有时候忙的晚了,起来走动之时,才发现身体竟然坐的有些僵硬。

    他从未觉得一天时间过得这样快。明明坐在桌子前时还是早上,再出房门就是晚上了。

    四四方方的天井框着四四方方的天,四四方方的屋檐挂着静静发光的灯。

    冷香随着冷风灌进鼻腔,张海桐不知不觉就走到张瑞山的屋子。

    没有人气的房间变得阴气森森,十分压抑。原本放着许多蜡烛的架子静静矗立屋中,烧了一半的蜡烛被蜡油固定在架子上,像一根根白骨。因为不再点灯,光线也从里的暖光变成冷光。

    在这里住下后,张海桐时不时会来一趟,扒拉扒拉书架上的各种书籍。不扒拉还好,一扒拉还真扒拉出来一点东西。

    那是一本非常厚的书,从外面看过去没什么。长久无人翻动,书上全是灰尘。张海桐纯粹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厚的书,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去翻动之时,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本“书中书”。

    因为书太厚了,这本书外面套了一个藏青色暗纹的纸盒子。打开盒子,里面就是书的本体。翻开这本书,里面已经掏空了,一个小点的牛皮封面的硬壳本子夹在里面。

    我靠,套娃?

    张海桐伸出手指去抠里面那个本子,费了些功夫才在保证不会毁坏书籍的情况下将本子弄出来。

    张海桐咦了一声,眼睛微微睁大。他打开封面上的扣子,翻开了泛黄的纸面。

    本子上面的字迹很熟悉,张海桐见过很多次。毫无疑问,这东西属于张瑞山。他的字迹很好认,写的比较方正。但笔锋处十分锋利,足见此人性格如何。

    这些内容从最开始比较青涩的毛笔字,渐渐过渡到风格成熟的钢笔字。

    相对来说,硬笔要比软笔更方便一些。而且硬笔方便携带,张瑞山的口袋里常年放一瓶墨水和一支钢笔。这样方便他随时办事。

    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全是大白话,没有任何书面用语。要知道他出生的时候还是乾隆年间,文人写东西非常讲究词藻。张瑞山好歹也是土夫子里的文化人,写东西竟然完全没有酸腐味。

    甚至有点过于粗犷了。

    其中内容很多,摘选一些如下。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