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UC小说 > 带着空间胎穿六零 > 第270章 知青到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 https://www.uc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爷爷,虽然他们在城里都是刺头,但这里是红旗大队,不是城里,他们在咱们红旗大队翻不起什么浪花。

    他们老老实实的劳动,咱们还能给他们一口饭吃,不老实就饿着他们,看他们能抗顿。”

    周宇的笑容有些邪恶。

    “也对,我也是报纸看多了,提起红小兵有些谈虎色变了。

    在咱们红旗大队,他们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

    周宇的话让周满囤放了心,眉开眼笑的走出了老周家,朝着大队部走去。

    不管周满囤愿不愿意,拉着知青的列车都不会停下,三天之后,知青们到了清风县城。

    各个公社接到县里的电话,都去县城接收了分配的知青,统一用班车拉到了各个公社。

    周满囤接到了公社的通知,和王富贵开着两辆拖拉机去接知青。

    知青们此时刚到公社,新鲜劲还没过,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的火热。

    一个个说着在城里丰功伟绩,说着自己的伟大抱负,立志要扎根农村,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书记和几个大队长远远的看着,看着知青们在那里喊口号,表决心。

    “希望他们经过劳动之后,还能保持现在的热情。”

    李书记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似乎对自己的话并没有什么信心。

    “都是些温室里的花朵,没经历过风吹雨打,我敢说,撑不过三天,就有人哭着喊着要求回去。”

    高乡长撇了撇嘴,对这些知青可以说毫无信心。

    “他们要有就太好了,我召集生产队全体社员给他们开欢送会。”

    高庄生产队大队长高进发不屑的说道。

    “你就别想了,下乡容易,再想回去就难了,咱们还是做好跟他们长期斗智斗勇的思想准备吧。”

    周满囤叹了口气说道。

    “周队长说得对,他们下乡时,把户口都一并转过来了。

    在城里没有学上,也没有工作指标,除了到处瞎胡闹,一件正事不干。

    一会儿你们把他们带回去以后,要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

    不用特殊照顾,也不要刻意为难,上工了就记工分,不上工就饿着他们。”

    高乡长冷淡的说道。

    高乡长虽然思想有些古板,红旗大队建立食品加工厂初期,他也并不支持。

    认为农民就是要种地,搞其他的副业都是不务正业。

    但是一切都逃不过真香定律,看着红旗大队干的风生水起,社员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乡长的心思也变得活泛起来,从搞副业的反对者摇身一变,变成了搞副业的坚定的支持者。

    虽然清风县的领导干部没有受大风暴的影响,还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通过报纸,高乡长知道全国各地有许多同志,正在经受残酷的迫害,所以对这些帮凶没有一点好感。

    “好了,拿着各自的名单,带着你们的人回去吧。”

    李书记看着这群夸夸其谈的知青们,也有些心烦。

    周满囤和几个大队长拿着名单,点完名后带着知青们出了公社大院。

    知青们看着公社门口停着的牛车驴车,其中的两辆拖拉机分外显眼。

    “红旗大队的知青,到两台拖拉机那里集合,速度快一点。”

    周满囤高声喊道,压过了知青们议论的声音。

    “什么?两辆拖拉机都是红旗大队的?红旗大队很富裕啊!”

    “是啊,其他生产队居然一辆拖拉机都没有,这差距有点大啊!”

    “我怎么没有被分到红旗大队啊?我的命也太苦了。”

    ……

    知青们刚才口号喊的震天响,现在看到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没有拖拉机,瞬间不平衡了。

    “大队长,咱们生产队怎么不买拖拉机啊?有了拖拉机,干农活的效率能提高不少呢?”

    有知青问高进发。

    “拖拉机有多好,我比你清楚,你以为我不想买吗?你知道一辆拖拉机需要多少钱吗?”:???

    高进发没好气的说道。

    分配到红旗大队的二十个知青,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志得意满的上了拖拉机,向着红旗大队走去。

    在绿皮火车上晃悠了两三天,并没有磨光他们的热情。

    一路上,知青们在两辆拖拉机上唱起了歌。

    两辆拖拉机上的知青们,扯着嗓子高声歌唱,前呼后应,互相应和。

    拖拉机很快来到红旗大队,知青们看着一排排的红砖瓦房,平整的路面,路边的电线杆上装着路灯。

    街道上跑着的孩子们,追逐打闹着,一个个脸上带着婴儿肥,虽然衣服不太干净,但是没有一个补丁。

    知青们都看傻了眼,这就是最艰苦的地方?怎么感觉比城里过的还要好?

    拖拉机来到牛棚停了下来,周满囤跳下拖拉机。

    “知青同志们,因为你们来的突然,也没为你们准备住的地方,你们暂时住在牛棚,我们马上为你们建知青大院。”

    虽然周满囤不太欢迎知青的到来,但是来了以后也不能不管。

    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告别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红旗大队条件又这么优渥,周满囤不想让孩子们吃太多苦。

    “大队长,您这是什么意思?你们这些泥腿子住着红砖瓦房,让我们这些支援你们的人住牛棚?你们是不是太过份了?”

    知青中有一个愣头青站了出来。

    “这位知青同志,我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我们马上给你们建知青大院,在牛棚住只是暂时的。

    而且牛棚也是刚刚建造的,完全具备住宿的条件。

    我们建造红砖瓦房,也是这几年的事情,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土坯房,茅草顶,还赶不上你们面前的牛棚呢。”

    既然把孩子们接过来了,周满囤就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耐心的解释道。

    “大队长,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的,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吗?”

    又有一个知青站了出来,不咸不淡的说道。

    “什么叫待客之道?你们是来做客的吗?你们不是帮助我们建设农村来的吗?

    刚才在公社,我听到你们喊口号了,你们不是要扎根最艰苦的农村吗?

    现在怎么了?暂时住几天牛棚就受不了了?你们说来就来,给我们盖房子的时间了吗?

    你们能留就留下,受不了就打报告回城里去,你们以为老子想伺候你们吗?”

    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气,更何况周满囤一直都不算什么好脾气的人。

    知青们无理取闹,把周满囤的耐性都磨光了,说话也不再客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